管理

為什麼我們確立了工作標準,品質卻下降了?

為什麼我們確立了工作標準,品質卻下降了?

為什麼我們確立了工作標準,品質卻下降了? (摘自迪士尼管理法- 今井千尋)

為了大家都能輕鬆地掌握待客技巧,明明嚴格按照手冊講解工作方法,反而導致服務品質不斷下降……
在作者還沒有參透現在這些管理要點的時候,曾經發生過一件事,給他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。當時,他負責為一家餐飲企業提高服務水準,為了提升員工素質,特意從外面聘請了知名的禮儀老師,針對員工開展1對1的待客禮節培訓。

在培訓過程中,老師一個一個細節地糾正動作,特意教會了大家15度、30度、45度鞠躬的要領,並讓大家在工作中進行實踐。此外,針對店鋪的服務方法,也制定了詳細的員工指導手冊,要求所有人按照1至10條貫徹落實。

例如:在聽見客人問話後,“必須盯著客人的眼睛回10秒鐘話”;在客人進店之後,“必須在3秒鐘內發現,並及時說‘歡迎光臨!你好!’”;在客人離開的時候,所有員工“必須向客戶問好,充滿熱情地說‘謝謝惠顧,歡迎再次光臨’”。

老師對員工們的指導可謂細緻入微,就連向客人說“您好!”時的音調,都明確規定必須用“拉”的音階。
這裡要區分哆芮咪發縮拉稀(do、re、mi、fa、sol、la、si)的音調,專門用拉的調來大聲問候“您好!”。從心理學角度來看,哆的音是可以增加說服力的音調,拉的音是可以打開心扉的音調。老師指導我們在認真地表達某種意思時,最好使用哆的音,在想打開對方心扉時,最好使用拉的音。
這是禮儀老師多年積累的經驗,是一份寶貴的實踐指南,絕不是錯誤的管理方式。

我們這麼做的目的就是制定一個嚴格的員工指南以整頓經營秩序。
那麼,實際效果究竟如何呢?如果進行細緻分析的話,就會發現這份員工指導手冊制定得過於瑣碎,導致員工們都被束縛了手腳,結果紛紛將注意力集中在他所強調的舉手投足之間。也就是說,大家都變成了唯唯諾諾的跟班,在為客人提供溫馨的服務之前,將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觀察指導老師的臉色、迎合他的想法上來了。

這就帶來了負面影響,於是他所制定的員工指導手冊成為了評估員工的唯一標準,他的檢查結果直接決定了能否給予員工成果認定。員工們都是這樣理解的。本來制定員工指導手冊的目的是為了贏得更多客人的認可和好評,結果在不知不覺間,員工們都忘記了這一初衷,逐漸忽略了客人的感受,反而將關注的重點全都放在了指導老師身上,影響了整體的服務品質。

與此同時,客人們也會感到不滿,覺得“完全是按照制式套路來打招呼,根本感受不到真心”“一看就是按照員工指導手冊來做的,根本沒有下工夫表達熱忱之意!”。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,是因為員工們本末倒置,將用“拉”音打招呼說“您好,歡迎光臨!”和“謝謝!歡迎再次光臨!”當成了最終的目的,忽略了充滿熱情的服務瞬間。

那麼,我們有沒有想過? 我們究竟為什麼要說“您好,歡迎光臨!”,又為什麼要說“謝謝!歡迎再次光臨!”呢?員工們往往會忽略這麼做的目的,反而錯把手段當成目的,結果導致只是口頭上說說,根本不用真心。做事不動腦筋的話,早晚會露出馬腳。
當手段成為目的的瞬間,事情往往就會越變越糟。
在工作時,最愚蠢的事莫過於忘記了事業的真正意義和價值所在

可以說,這就是完全按照員工指導手冊以機械式的工作要求帶來的弊端,也是一線領導主管不瞭解員工個人情況,片面強調按照固定模式開展工作的弱點的具體表現。
為什麼原原本本遵照員工指導手冊來落實管理規定,反而束縛了員工的手腳呢?這是因為我們忽視了工作的真正意義,只是關注眼前可見的變化,將工夫都花在了表面功課上。可以說,我們犯了一個大錯誤,那就是一心只想培養出按照我們想法開展工作的絕對聽話的員工。

這件事給了作者一個刻骨銘心的教訓,那就是:過度強調工作方法的人往往會陷入工作方法的桎梏之中無法自拔。最重要的不是工作方法,而是工作的目標和價值。

難道沒告訴過大家應該怎麼做?!難道大家不都在拼命工作嗎?

然而,每位員工的個性都存在差異,優點也各不相同。當然,有的員工可以很好地發揮員工指南的作用,按照規定完成工作。但是,那些富於創造力和自主精神、喜歡隨機應變的員工會感到縮手縮腳,施展不了自己的才華。

那麼,作為領導,我們應該培養出哪種類型的人才呢?答案恐怕應該是後者,就是那些可以根據現場情況積極主動思考最佳解決方法,並自主行動的員工。(這才是公司最想要的人才)

實際上,如果不對員工們說清為什麼要這麼做,只是強制他們“用拉音去說‘您好!歡迎光臨!’”,根本就不會取得好的效果,只會令員工們感到尷尬不已。但是,當時的作者說因為他經驗尚淺,根本沒意識到這一點,反而大聲地責問他們:“為什麼不按我說的做?你們的紀律意識也太渙散了!”

感到不解的員工們趕緊帶著一臉困惑跑到客人面前,結果導致現場的氛圍越變越糟糕,反而事與願違。

但是,作者當時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,覺得如果按他教的去做,根本不會出紕漏。照著員工指導手冊做,一定能令客人們滿意而歸,結果一直堅持這種管理方式。在現在的作者看來,自己當時的行為真的是太幼稚、太可笑了,令現在的他羞愧不已。可以說,他說他犯了站位低、視野窄的錯誤,將自己不成熟的管理方式強加給員工們,並沒有發揮一名領導應有的作用,反而成了扼殺大家創造性的元兇。

結果導致不和諧的聲音日益尖銳。直到這時,他還是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,反而對質疑他“考慮工作方式的角度出現了偏差”的員工大加指責,用上司的視角對他們施壓說:“你為什麼不按照規定來辦?不要那麼做,只能按我說的做!”但是,適得其反,他們並不買帳,直接反過來問他:“今井先生,我們不是一直按您說的(員工指導手冊中規定的)做的嗎?!難道您覺得我們不是在拼命工作嗎?”

在這種情況下,大部分員工逐漸變成了唯唯諾諾的聽命者,只有一位員工能夠始終保持冷靜,對他提出寶貴的建議。可以說,他是促使作者成長進步的恩人,雖然年齡不大,卻是我的老師。

他對作者說:“如果是成年人的話,按照今井先生所說的‘3秒以內發現客人’‘充滿熱情和精力地大聲對客人說您好!歡迎光臨!’來招待,自然沒有問題。但是,要是換成兒童或嬰兒,可能就顯得奇怪了。實際上,有些孩子會被這突如其來的問好嚇哭,孩子的父母也要求服務員更溫和地打招呼。我認為應該根據不同客人的實際情況,選擇最能滿足客人意願的方式來接待,這樣才是真正的從客人的視角考慮問題。”

過度依賴脫離實際的員工手冊,小心導致工作現場一片狼藉

我們要了解“手段”和“目標”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。
總體來看,目標高於手段。
只有領導與員工們擁有相同的目標,才可以催生不同的工作方法(手段)。
以向客人問好這件事為例,首先,最重要的是搞清楚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,也就是為什麼要向客人問好。為了實現這一目標,我們需要明確應該做到什麼程度,也就是要搞清工作方法的標準。在這一過程中,自然就會明確具體的工作方法。

由此可見,如果過度堅持“工作方法等於員工指導手冊、規則、技巧”,但忽視了工作的目標,必然會導致現場出現各種各樣的工作方法。由於這些工作方法都沒有考慮到工作的真正目標,無論是從品質還是從標準來看,都顯得參差不齊,甚至連員工自己都不知道究竟哪個方法是正確的,非常容易引起現場的混亂。
當時的作者只在乎向員工傳授工作方法,並監督他們是否按照規定的方法貫徹落實。

在他看來,自己所信奉的工作方法是完全從客戶利益出發的,充分考慮了工作的真正目標,創造了員工應該遵守的指南,是對規則規定的徹底貫徹落實,也是富於技巧的。但員工們並沒有領會他的真正想法。

他們只看到了我傳授的“工作方法等於員工指導手冊或規則規定”,並機械地開展工作。結果自然不盡人意,不管我對員工單獨進行多少次交流指導,還是達不到真正交心的效果。

這也是作者後來最重要的發現。

發表迴響